经济学原理浅学(二)

在自由的、无管制的市场的力量建立了均衡价格,决定了交换的数量

经济学原理之一:市场在通常情况下是有效率的.

虽然均衡的状态是有效率的,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满意的

价格控制

实行价格控制通常是政府相信市场价格对买方或者卖方不公平.

两种价格控制: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,常常引发事与愿违的结果.(效率和公平损失)

价格上限

法定最高价格

政府实行价格上限两种可能的结果: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,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

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

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,价格上限没有限制性

即:政府虽然制定了价格上限这个约束,但是这个约束条件没有限制性

此时,市场对于该商品的需求量供应量均不变

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

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,价格上限有限制性;

即:政府制定的价格上限这个约束条件有限制性

此时,市场对于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,对于该商品的供应量会减小,中间差称为短缺(经济学定义)

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短缺与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无关

因为不管是生产力低下还是高效,基于市场的供求模型,供给和需求总会达到一个平衡点

在这种场景下,政府如果制定的价格上限如果低于这个均衡价格,才会出现短缺的情况

如果政府制定的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,那么不会出现短缺

如果出现了短缺,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,可以通过增加供给来解决短缺问题.

直接结果

供给量<需求量

示例
  • 70年代的食品(需要粮票去买);
  • 80年代的原材料(钢铁);
  • 90年代发售原始股
引出的问题

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上限导致了配给,因为有短缺

解决方案
  • 排队,先来后到
    • 造成资源的浪费(时间)
  • 卖者对买着的歧视(例如粮票,种族等,性别,走后门等)
    • 票虽然不会造成资源浪费,但是持有该票的人不一定最想得到该资源的人

价格下限

法定最低价格

价格下限低于均衡价格

价格下限低于均衡价格,价格下限没有限制性

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

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,价格下限有限制性

直接结果

价格的下限高于均衡价格,需求量减少,供给量增加,供给>需求,会出现过剩

示例
  • 最低工资(针对于受教于低,技能差的人群影响较大)
    • 若劳动市场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,需要增加各种措施来”降低”最低工资标准
    • 当某个行业受到冲击,例如某段时间对外贸易量降低(供给降低),会导致一部分人失业;均衡工资降低,如果降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以下,如果政府还坚持当前的最低工资标准,往往会导致更高的失业率
    • 即:政府的初衷是好的(最低工资不变解决失业问题),但是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后果:恰恰是经济发展不好的时候,政府的政策存在不利影响.
  • 农产品保护价格(若农产品大丰收,供给量大大增加,其单位价格会降低)
    • 发达国家存在于农产品的补贴(最低价格),高补贴会保护国内的产业,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很难出口出去

价格控制例子

  • 房租控制

房租控制的目的本身,在于让更多的人有住的地方;

将房租的价格控制在均衡价格之下,导致供给减少,但是,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正之风(比如和管理房子的走后门)

房租控制是摧毁一座城市最好的办法

分析

房租控制在短期的结果,由于供给需求缺乏弹性,不太可能出现短缺

长期控制,供给和需求均变得有弹性,会出现短缺,如果政府控制价格不变,弹性会越来越大,短缺也会越来越恶化

具体的某个场景,房子的装修会越来越差,租房子的人也只会以较低的价格去租房